文明校园创建专栏

文明校园   文明校园创建
坚定文化自信,创建文明校园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创建文明校园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邓跃茂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为优化教育供给,联合人大附中合办的一所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组成的公立学校。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育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细化创建内容,量化创建指标,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师生的文明素质。经过十一年的创新发展,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文化,呈现了"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的美丽校园,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铸造立德树人的灵魂和根基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一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启迪学生心灵,以扎实学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是我校创建文明校园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也是与生俱来的历史基因所决定的。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是朝阳区教委联合人大附中合办的一所公立学校。学校传承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也传承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和血脉。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也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和文化渗透到了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讲话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校师生提高政治站位,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立足的根基,也是铸造校园文化的灵魂,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二、铸就教育品牌,潜心教书育人,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和初心

       自2011年以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秉承"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和"尊重个性、挖掘潜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思想,结合朝阳实际,切实做到了始终如一坚持"文化育人"的信念和策略,全方位、多维度进行"爱与尊重"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虽然办学仅仅十一年时间,但校园文化建设却已经走过了"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和"教育文化"三个不同阶段:(1)以校园景观和学生行为养成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初始阶段;(2)以系列主题教育为重点的"学校文化"发展阶段;(3)目前又进一步提升到以立德树人、内涵化育的立体化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文化"建设新阶段。目前,已经成为一所到处散发着爱与尊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具有学校独特精神气质和风格的新时代现代化学校。

       这得益于我校在如下十个方面的坚持: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回归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校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办学遵循,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办学宗旨,坚持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祖国的腾飞,一切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理念,坚持爱与尊重,以德立校,民主治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想,坚持学生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的鲜明导向,坚持发扬"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科学实干"的人朝精神,坚持名师成就名校,构建教师队伍新格局的发展战略,坚持课程是优质教育的支撑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坚持课堂是教育的生命线,深化常态课教学改革的自觉行动,坚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五育融合的育人机制。我校着力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铸魂育人,办学成效显著,素质教育成果丰硕,打造朝阳教育品牌,初步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自办学以来,我校学生在素质教育领域荣获国际级奖项192人次,国家级奖项510人次,北京市奖项2632人次,其中艺术体操、合唱等社团共荣获国际级奖项12次。学校科技教育登上国际舞台,部分项目已处于国内顶尖水平。我校DI思维创新项目连续三次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在美国的全球总决赛并曾获亚洲区第一名、全球第五、第八名的好成绩,获国际、国家级、市级大赛37个奖项。

       学校共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优质高中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市级科技示范校""首都文明校园"等国家、市、区级荣誉称号50余项。

三、加强理论武装,突出党建引领,把握立德树人的方向和基调

        我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学校的育人方向。

       为加强理论武装,在党总支的带领下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实基础,改进作风,持续抓好"基层党建提升年"、"支部建设规范年"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校党总支多次邀请专家为党员教师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党建信息平台、党总支公众号等拓展学习渠道,走出校园参观学习,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党建论文并集结成册,党员同志在教育教学、疫情防控、落实"双减"政策等方面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我校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家园和乐园。

 

四、优化教师队伍,践行人朝精神,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础和支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有好老师才会有好教育。有名师才有名校,名师是名校的中坚,一流学校必须有一流师资。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育人的主力军,是最具潜力和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截至到2022年9月,我校共有教职员工将68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15人,中高级教师 302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班主任共173人;博士学历32人,硕士学历301人。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经过十年探索,学校构建了立体化、全方位、常态化的教师队伍培训机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学校根据教师成长规律构建了师德历练、思想淬炼、教学锻炼、岗位磨练、专业训练立体化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为每一位新教师明晰了专业成长路径、专业训练方式和专业成长目标。学校围绕教师素养,以"涵情"、"博学"、"赋能"、"深耕"四个项目为抓手,构建了促进教师素养全面提升的培养体系。学校立足教学实际,发挥校本资源优势,构建了集课程培训、学习培训、岗位培训、外派培训四位一体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常态化校本教研培训体系。其中,暑期培训、科研年会、教研组研讨、备课组集体备课、跨地区融合化教研、跨学段贯通性教研、跨学科综合性教研成为校本教研的常态;聚焦常态课研究、立足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交流讨论也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

       学校一大批毕业后入职我校的青年教师很快成长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学校152名市区级学科类骨干教师中, 112名是毕业后入职我校的青年教师。特别是张玲玲、梁德娟两位老师,入职不到十年已成长为北京市骨干教师。事实证明,这套立体化、全方位、常态化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的快速提升获得了教育教学专家的高度认可。以2022年部分教师的成长为例:我校白雪洁老师在北京市、京津冀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均获一等奖,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教育案例入选国家教育部典型经验名单,北京市获得此项荣誉的仅有7人。北京市第三届"京教杯"比赛我校3人获一等奖, 8人获二等奖。朝阳区第五届"扬帆杯"比赛,我校15人获一等奖,26人获二等奖。

       十一年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流师资,成就一流教育,在"双名工程"总体方案的指导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和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献身教育事业、师德师风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治学精神严谨、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热爱学生,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老师们"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科学实干"凝聚成了人朝精神。他们不断加强实践探究和科学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为我校课程建设和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坚持育人为本,构建课程体系,创新立德树人的模式和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一直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全面阐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要求和举措。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为目标,以国家课程建设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高校、社会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实践领域,最终确立了"三层五域"这样一套分层、分类、综合、个性的课程体系,在纵向上,有面向全体的基础课程、面向群体的发展课程和面向个体的高阶课程;在横向上,形成了"人文与交流""数学与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与传统""技术与实践"五大领域课程。在系统的课程体系架构下,形成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素养、创新科技等课程群,开发了茶道、古代礼仪、拓片技术等400多门校本课程,学校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

       首先,贯通设计,科学进阶,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数学是奠定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小初高数学学科衔接教育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基于学科、立于合作、源于实践、惠于学生。小学数学以主体知识为主线,构建数学三核心教学模式;初中数学以培养数学学科能力为主,小初衔接则以六大能力为贯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高的课程衔接中,我们初中阶段在开设的校本课程中从四个维度和层级上进行了探索:数学建模、数学课题、数学文化、数学拔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素养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力图构建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底层逻辑。初中语文组近几年来开设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与情》《诗经选读》等十门与之相关的选修课,涵盖了古代典籍、人文精神、历史剪影、文学艺术、文化生活等五个方面。而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则结合当下如《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热门节目,充分利用北京首都城市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科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基于教师个人兴趣,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倡导门类多样化,促进课程系列化;重视趣味性与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长久热情;重视综合性与现代化,体现时代特色。这些课程和活动旨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人文底蕴。

       第三,大气融通,创新开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小学部根据学校1-6年级学生现有基础和年龄特点,构建了"六年三段"课程整体框架,横向以美术课程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设置单元课程框架,纵向以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设置课程整体框架,建构了《传统技法 折剪入门》《诗词益智 情韵刻纸》《名著析理 扬帆剪纸》 系列校本课程。我校初中部开设的《3D智造-遥控赛车》课程,从三视图绘制、车身设计、选材制作、作品测试都由学生来完成,在不同的阶段,鼓励学生对原理提出疑问、甚至质疑,更能推动其完成挑战性任务。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好奇心、更是尝试的勇气和潜在的创造力。

六、坚持开拓创新,坚守尊重个性,培育立德树人的土壤和生态

       科技是国之利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进行科技教育,不仅是要增长学生科普知识,更是培养学生不可或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秉承"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办学理念,实践刘彭芝校长"爱与尊重"办学思想,注重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学环境,通过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引和踏实的教育创新实践,构建一整套更为全面、完善的科技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需要适宜的气候,这都要求学校提供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这样的土壤不仅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逐步构建了一个跨学科多层次、涵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高阶课程"的中学科技课程结构,纵向延伸、横向交叉,多层次、个性化,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选择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形成我校的科技特色。

       我校的科技社团是活跃在学校社团活动中的主力军,DI创新思维社团、科技模型社团、计算机社团、单片机社都是学校星级社团。社团活动更注重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喜爱科技活动的同学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通过几年的努力,结合学校优势和学生特点,逐步构建以"创意与发明"和"模型"两大类项目为抓手、12年一贯的科技教育发展体系,学生们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我校创新思维社团学生先后四次代表中国青少年赴美参加DI创新思维全球总决赛,曾取得全球第五名的好成绩。在各级创新思维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另有市区级奖项50余项。学校自2011年开始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近三年,在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CSP-J/S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18届高中学生刘东泽获第三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荣誉——科协主席奖。2019届高中学生马政旭同学获邀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天南星科植物学大会",进行了30分钟的学术演讲,并与来自60多个国家的植物学家进行了交流。他的论文还获得了"最佳论文奖"。徐乐瞳在2018年和2019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两次蝉联线操纵特技(F2B)项目个人金牌和团体两项金牌,实现了三连冠。

       在榜样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技模型产生浓厚兴趣,很多零基础的孩子在各级各类科技模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和"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中先后斩获国家级金牌5枚、银牌5枚、铜牌5枚,一等奖1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2项。对于在普及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我们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2021年"红心向党 匠心育人"建党百年红色主题系列模型竞赛活动获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2022年全国少年科技模型网络系列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七、点燃艺术梦想,激发创造活力,突出立德树人的亮点和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进一步强调了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强调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要在新时代推动学校美育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面+特长"理念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教育途径,在学生阶段丰富艺术体验、丰富情感世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从而为学生形成积极有为,乐观豁达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保证各年级开足、开齐艺术必修课程前提下,逐渐开发高阶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教师选拔为主,组织各种专业社团,如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剪刻纸社团等。小学、中学之间的课程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中小衔接、循序渐进的特点。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从2017以来,高水平艺术团逐渐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2019年民乐团演奏的《沓垂舞》荣获北京市第22届学生艺术节金奖,舞蹈团表演《顶水舞》荣获北京市第22节艺术节荣获金奖,这个奖项一直延续到2021年二十四届艺术节展演,合唱、民乐、舞蹈分别再次取得北京市艺术节"金奖"的殊荣,连续五年高水平艺术团成绩牢牢占据优势。

       剪刻纸社团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获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2016年11月,寻找家乡记忆"京津冀"国家博物馆巡展优秀组织奖;2021年12月剪纸社团评为全国中小学非遗传承基地校。剪刻纸社团还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将学生优秀作品用于装饰教学楼楼梯两侧的墙壁,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设计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艺术的熏陶,使学生生活在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八、拓展活动阵地,加强文明宣传,坚守立德树人的阵地和平台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强化阵地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

       一是校内文化阵地建设设施完备。学校拥有环境优美的心语园、大型显示屏、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刊、宣传栏、信息化平台等等文化宣传阵地。面向广大师生、家长宣传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以"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教育内容。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今学校已创办了DI创意思维社、模型社、信息技术社、天文社、趣味实验社等近200余个。DI社团已处国内中学顶尖水平,在国际、全国等比赛中获70多项荣誉,曾在全球DI大赛中代表中国中学生获亚洲区第一名;舞蹈团、合唱团等多次荣获市区集体一等奖;艺术体操队多次荣获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冠军。丰富的社团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们提供了绽放青春风采的平台。

       三是精心组织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同学组建国旗班,积极落实升旗仪式唱响国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强调文明礼仪从细节做起,明确我校本学期礼仪教育的细节标准;法制教育月举办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和模拟法庭活动,开展《安乐死能否合法化》法制辩论赛,职业生涯教育月引入多元智能心理体验活动,引导高中学生了解多元智能的涵义,让他们从现在开始就关注生涯规划,培养多元智能,进行适合自己的规划和定位,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不断努力、积极进取。

 

九、注重品德教育,丰富德育文化,抓住立德树人的核心和关键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以塑造学生完善人格、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抓手,致力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道德认知能力的提高、德性修养的完善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将学生培养成传承中华传统精神和文化、具备现代公民意识的杰出人才。学校结合朝阳地区德育环境,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和形式,形成了"全环节立体育人"的大德育模式。

       通过"诵读经典,追寻历史,传承文明""一二九合唱"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中国心和爱国情;通过"花开无声,育人有境"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打造"涵、洁、齐、美"的学习环境;通过"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开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体推进志愿服务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开展社区、社会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式、参与式、讨论式学习,形成积极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定期开展各种评优评先活动,严格常规管理,抓好习惯养成教育,如小学部以争星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之星"评选为基础,开发"星级少年成长册",在"星际超市"中使学生的好习惯得到肯定;整合德育课程资源,多措并举全程育人,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功能,强化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充分挖掘整合多方德育资源,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学科教学等活动整合,构建了我校学科综合社会实践开放研究课程,学生在没有围墙的课堂学习、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高三的成人礼、高一山东文化之旅研学活动、高二的南京文化红色之旅游学活动等。

十、美化校园环境,倡导师生行动,营造立德树人的氛围和环境

       我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为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校目前一校五址,均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校园红白相间的主色调象征了我校的朝气蓬勃与无限的发展潜力;校园设计志充满人性化,主干路两旁植被丰富,东区主干路右侧的小花园绿草茵茵,设仿古亭台楼阁供学生休闲、阅读与课外实践活动,心语园花园命名亦是全校学生中征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校园外围栏设计成学校文化墙,供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

       首先,学校规划合理设施使用得当,教室、功能室配备完整并有专门的管理员,管理制度完善,利用率高。我校配有物理、化学、生物、劳动技术、通用技术、信息、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等各类实验室共计82间。体育设施完备,室内篮球馆位于学校综合楼一层,画有最新标准的篮球场地,配备优良木质地板及灯光设施;同地画有四块标准羽毛球场地,充分实现了一馆多用功能;学校图书馆位于学校综合楼地下一层,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配备舒适的桌椅,采光条件好,适合阅读,得到师生喜爱,营造了浓郁的读书学习的氛围。

       其次,全员参与打造优美校园环境。学生成长中心开展的"光盘行动"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就餐环境和爱护粮食的品德;校园垃圾分类的开展更是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最美办公室""文明宿舍"的评选,全员积极参与,打造了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办公环境。

       另外,校园安全措施到位。学校树立"师生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构建学校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安保器械达到规定的7种,配足配齐消防设施、器材和安全标志;校园监控覆盖整个校园,制定了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预案,定期给学生上安全课,每周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


       建校十一年来,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打造了一支有情怀、有活力、能打硬仗的育人队伍,构建了促进全面发展、满足个性需求的课程体系,开展了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活动,不断将德育活动品牌化和系列化,营造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环境,擦亮了"艺术气质"与"科技魅力"的校园文化品牌,这里有组织: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课程:校本选修喜好随人;有成果:科技与艺术教育硕果累累;有气质:文化浸润时时处处,真正做到了"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让文明之歌唱响校园、让文明之旗高扬校园"!


管理权限管理权限

标题

内容

新闻发布时间

新闻发布人

副标题

来源

作者

附件

创建时间: 创建者:
上次修改时间: 修改者: